让数字化教学为教育赋能

海南城市职业技术学校
2019-05-30

学校没有先进的设备,多数家长对用互联网学习抱有抵触心理。可以说,尹老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软硬件条件“先天不足”。

  但这并没能阻止她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之路。没有条件配备平板电脑,但可利用几乎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;家长担心孩子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,那就让学生“听”手机;适用的数字化资源缺乏,那就自己从在线学习平台上寻找。

  努力没有白费,过去在学生眼中遥不可及的“科学”不再神秘;家长不再认为互联网是“上瘾”的代名词,而成为帮助孩子学习的途径;教师们也感到信息技术、数字化教学不再“高大上”,变得触手可及。更重要的是,这激发了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,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。

  “教师信息素养普遍提高”是《教育信息化 2.0 行动计划》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。“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,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”,是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中描绘的 2035 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美好愿景。目标和愿景的实现都需要落地,需要落实在每位教师一点一滴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成长过程中。

 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,正是由于这些教师主动转变观念、勇于创新和因地制宜的实践,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得以实施,数字化教学绽放了精彩,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。

  如果简单总结,这些教师除了爱教育、爱学生、爱本职岗位这些通常的优秀品质,还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。

  一是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积极,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愿强烈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如果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,即便配备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,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。只有对互联网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以积极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拥抱接纳,才会主动转变观念,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  二是勇于尝试和探索,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当中。对于教师来说,重要的不是学会使用几项技术工具或操作一些设备,而是考虑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,服务于教学变革。教师应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、选取适合的学科工具解决教学实际问题,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、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,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,培养创新型人才。

  真正的教育创新来源于一线,真正的变革动力来源于教师。2019 年新年伊始,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》以崭新的彩版“面貌”全新启航,将继续秉承“面向教育现代化,引领数字化教学”的理念,刊登专家引领性的文章和更多一线教学教研的优秀案例,深耕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教研的融合创新,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,为更生动的课堂、更有效的学习提供参考路径。我们期盼涌现出千千万万个“尹老师”,让数字化教学真正为教育赋能。


阅读344
分享